《阿凡達2》、《阿凡達3》將分別于2022年和2024年十二月份上映,如果這兩部影片票房成功了,詹姆斯·卡梅隆才會開始拍攝《阿凡達4》和《阿凡達5》,分別于2026年和2028年十二月上映。

“我依舊對3D技術非常樂觀,我們只是需要更明亮的投影而已。最終我認為它可以成功的——不需要3D眼鏡。我們會成功的。”









《阿凡達》全球轟動之后,全球觀眾都在期待著卡梅隆的《阿凡達2》,而直到12年后的今天,《阿凡達2》的后期仍然未制作完成,可見卡神對電影特效的要求之高...
卡梅隆表示這就像是在開飛機在戰斗時,制造出非常多雷達上的錯誤點,讓敵方對于真正的目標疑惑,導彈就沒有辦法打到正確的點上。他們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他也表示,只要拍攝跟水有關的東西,難度就一定上升十倍。
在《阿凡達》上映之初,卡梅隆就承諾將以高幀率拍攝續集,但從未公開過新電影的具體規格。
不久前,卡梅倫的制片公司Lightstorm Entertainment指出,《阿凡達2》和《阿凡達3》(同時拍攝和制作)采用的是3D 4K、每秒48幀拍攝的,而且是高動態范圍的。
Lightstorm Entertainment公司生產服務和技術部門的高級副總裁Geoff Burdick說:“大量的數據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我們需要高清晰度和高幀率,所有東西都必須是3D的。雖然有著拍攝第一部《阿凡達》時科學經驗,但更高幀和分辨率的3D同步仍然是個問題。提醒攝影機注意問題是我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Burdick接著解釋說:"在實景拍攝過程中,他特別關注的問題是立體捕捉。例如,確保左右眼之間的奇偶性(最多同時拍攝3對立體像)。如果縮放偏移,或者旋轉軸存在問題,則不匹配。"
《阿凡達》續集攝制組在拍攝現場設置了一個移動放映室,可以在拍攝現場模擬了影院環境。它里面裝有一個克里斯蒂數字3D投影儀,能夠將符合DCI的素材投放到大屏幕上。
Burdick還描述了使數據能夠集中傳輸的工作流程。glue是一系列Blackmagic Design盒子,它們直接從Sony Venice攝影機接收信號,并將其轉換為多種組合,以進行全面的現場審查。其中包括2K和4K的3D 48fps,2K和4K的3D 24fps以及HD加SDR和HDR變體的3D 24fps。
雖然《阿凡達2》的最終上映格式還沒有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阿凡達2》只會以高幀率放映某些特定的場景。與李安采用120fps拍攝《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雙子人》不同,卡梅隆只打算以48fps的方式拍攝。
卡梅隆說:“對于高幀率,我有自己的理念,那就是它是解決與3D相關的特定問題的一種特殊方法。在3D中,當你看到某些鏡頭的閃動和抖動或橫向移動時,普通幀率的動態模糊會讓人分心。對我來說,高幀率只是一種解決方案。我不認為它是一種格式。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用來解決3D放映問題的工具。”
拍攝這部電影的問題不在于水下部分,因為卡梅隆有著豐富的水下拍攝經驗。


解決方案之一是用小白球覆蓋水的表面,以防止攝影棚頂部的燈光被到處反射而影響表演捕捉系統。同時還可以保證水里的任何人在需要時通過它們能安全地浮出水面。
與Burdick的訪談只涉及了在新西蘭惠靈頓進行的實景拍攝。《阿凡達2》的制作還有兩個主要階段:拍攝所有主要演員的表演動態捕捉,還有虛擬制作(在LAX附近的Manhattan Beach Studios)。這些方面的幕后拍攝細節,目前仍然處在保密階段,沒有任何消息。



在演員表演的同時,他就可以通過一旁的LCD屏預覽到演員“化身”為近3米高的藍色納美人行走在潘多拉星上的畫面效果。
這套系統由布滿在攝影棚頂部的140個數字攝像機組成,形成一個捕捉舞臺。攝像機通過追蹤現場LED燈打出的近紅外光譜的反射,將捕捉到的數據傳輸到一套系統中,再將光譜的反射與演員的運動進行組合分析,得出整個鏡頭的立體模型。


《阿凡達》使用了創新的面部捕捉頭戴設備(Facial Capture Head Rig),在每個進行“表演捕捉”的演員頭上佩戴一套攝像裝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wuhu動畫人空間 來源/新片場(ID:xinpianchang)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66363709.com/news/8770.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