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業界首度提出“網絡大電影”概念,到去年10月“網絡大電影”正式摘掉“大”帽子更名為“網絡電影”,經過6年時間發展,網絡電影也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年產量持續減少的同時,網絡電影的分賬票房不斷創新高。在今年上半年,票房過千萬的電影超過30部,與此同時,頭部電影中的原創IP比例越來越大,包括《狙擊手》《巨鱷島》等原創電影均突破了千萬票房。從發展初期的一昧蹭IP,到如今自造IP,爆款原創電影在不斷推高票房天花板的同時,也在助推網絡電影朝著精品化方向發展。

處于摸索階段的早期“網大”,
蹭IP現象普遍
2014年,愛奇藝首度提出了“網絡大電影”的概念,用以指代那些與院線電影有著相似時長和故事結構但主要由互聯網渠道進行發行的作品。在發展初期,網絡大電影往往與低成本、粗制濫造掛鉤,一部電影從開拍到殺青,通常僅需數十天甚至短短幾天的時間,由于制作相對粗糙,早期的網絡電影也缺乏廣泛的受眾,在院線電影以及其他網生內容(如網劇、網綜等)的夾縫中艱難求生。
在發展初期,為了搶占市場,網絡大電影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比如追社會熱點,或在作品中插入“軟色情”元素,以此來吸引觀眾點擊觀看,除此之外,網絡大電影很快還找到了另一個“竅門”:蹭院線電影IP。在2015年,陳凱歌執導的院線電影《道士下山》在上映前引起了一番不小的話題,乘著電影話題的東風,一部名為《道士出山》的網絡大電影橫空出世,借助“道士下山”的IP熱度,《道士出山》獲得了超過2400萬分賬票房,成為第一部名副其實的爆款網大。

《道士出山》在市場上收獲的成功,讓不少主流網大玩家紛紛效仿之,而院線電影也成了早期網大蹭IP的“重災區”。在《道士出山》上映后,網絡上出現了《九層魔塔》《澳囧》《解救吾小姐》等一批“寄生”于熱門院線電影的網大作品,這些電影在內容和情節上與原作并無聯系,更談不上獲得原版電影的IP授權。在影片營銷上,一些網絡大電影也會借原作熱度進行推廣,比如影片《澳囧》在宣傳時便提出“云電影”概念,暗示《澳囧》與《港囧》是同期上映的姊妹篇電影,呼吁觀眾“網上看《澳囧》,影院看《港囧》”。

網絡大電影界蹭院線電影IP的另一個知名案例,來自于馮小剛執導的《我不是潘金蓮》。在《我不是潘金蓮》首度宣布開拍后,一些網大制作公司便紛紛摩拳擦掌,試圖復制《道士出山》的成功。影片正式上映后,一些網絡平臺上便出現了《我是潘金蓮》《她不是潘金蓮》《潘金蓮就是我》《潘金蓮復仇記》等多部蹭IP的網大,其中《潘金蓮就是我》一片在上線后甚至獲得了超過1500萬次的點擊量。
除了蹭知名院線電影的熱度外,一些網絡大電影還會蹭經典港片的IP。以王晶執導的經典港片《賭神》系列為例,自2015年以來,市場上依次出現了《賭霸天下》《命運賭神》《輪盤賭神》等蹭IP之作;而為了蹭港片《古惑仔》的IP,網絡上還曾出現《太子妃與古惑仔》《東北古惑仔之長春往事》《僵尸先生大戰古惑仔》等一系列非官方授權的作品,這一系列蹭IP電影也引發了業內的關注和批判,例如在2018年的香港國際電影電影節上,王晶曾當眾怒斥網絡大電影領域的蹭IP現象。

自造IP、正版授權,
網絡電影邁向精品化
盡管以《潘金蓮就是我》《命運賭神》等為代表的蹭IP作品擁有制作周期短、易于盈利等優勢,但長期看來蹭IP的行為無疑會阻礙網絡大電影行業的健康發展,損害網大的整體形象,對構建良性的行業生態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網絡電影界這種蹭IP的低劣行為,很快遭到了觀眾和業內人士的集體抵制,而官方層面也逐漸收緊對“網大”的管控。2016年11月,60余部涉及低俗、抄襲等劣跡行為的網絡大電影被集體下架,這一現象也被視為官方針對“網大”全面整治的開始。
隨著官方管控的加強,以優愛騰為代表的視頻平臺開始在網絡電影領域進行布局升級,愛奇藝推出“網絡大電影2.0”,優酷啟動”HAO”計劃,網絡電影從早期的低成本蹭IP逐步走向精品化,越來越多的原創精品IP出現在市場上。在2019年,網絡電影市場上出現的原創作品占到了57%,以拿下3200萬分賬票房的《大蛇2》為例,影片作為2018年網絡電影票房冠軍《大蛇》的續集作品,是近年網絡電影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原創爆款之一,此前第一部《大蛇》就曾以5078萬元票房登頂歷年網絡電影票房冠軍的位置,并保持這一紀錄長達近兩年。

作為原創IP,《大蛇》系列能夠收獲如此大的成功,與導演林珍釗的類型化創作思路密不可分。作為本片導演同時也是眾樂樂影業創始人之一,林珍釗多年來一直專注于網絡電影創作,針對網絡電影市場蹭IP現象普遍、同質化嚴重的問題,林珍釗萌生出打造一部原創“怪獸片”的想法。在影片創作過程中,林珍釗結合了怪獸、驚悚、冒險等多種類型片元素,為觀眾帶來了巨大的視覺享受,《大蛇》取得巨大票房成功的同時,也讓業界看到了原創IP的潛力。
《大蛇》之后,市場上出現了一批具有商業價值的原創網絡電影,而近年的市場數據也表明,原創網絡電影有著巨大的潛力。僅以今年為例,在上半年分賬票房破千萬的30部網絡電影中,原創作品的“存在感”空前提升,在整個數量占比中達到了55%,部均票房突破1400萬元,在這其中,包括《狙擊手》《巨鱷島》等作品均表現亮眼,成為近期原創網絡電影中的佼佼者。

除了孵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原創IP外,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經典IP版權進行翻拍也成了當下網絡電影行業的一大創作趨勢。網絡電影IP版權步入規范化的標志性事件,發生在2017年,彼時在網絡電影制作領域深耕多年的奇樹有魚公司聯合愛奇藝發布了20余部超級網絡電影IP片單,宣布將包括《四大名捕》系列、《盜墓筆記》系列、《法醫秦明》多個大IP改編為網絡電影。
以奇樹有魚為代表的頭部網絡電影公司通過正版IP授權的方式進行IP改編,在業內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加強了行業內的版權意識,讓網絡電影的IP開發趨于規范化,越來越多獲得正版授權的大IP作品得以出現。比如在今年的爆款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中,為了能夠在原版的基礎上激發出《倩女幽魂》IP的潛力,《倩女幽魂:人間情》花費近半年時間理清87版《倩女幽魂》的版權鏈,最終買下網絡電影改編權,而影片也一舉成為今年網絡電影市場上的現象級爆款。

一方面網絡電影領域對IP開發逐漸趨于規范化,另一方面在獲得大IP授權后,如何打造出觀眾喜聞樂見的內容,仍然是決定一部網絡電影能否走紅的重要原因。以今年的網絡電影票房冠軍《奇門遁甲》為例,影片改編自1982年的同名經典港片IP,在上線愛奇藝、騰訊視頻兩大平臺后,總分賬票房突破5500萬,成為今年最具話題度的網絡電影之一。此前在經過多次改編后,《奇門遁甲》IP已積累了巨大的受眾群體,而作為此次新版《奇門遁甲》的制作方,奇樹有魚在改編過程中也做到了充分尊重原作,還原原作中的經典橋段和故事細節,在演員選擇上貼合當下觀眾的口味,同時邀來了原作中的老戲骨高雄驚喜出演,新老搭配的陣容不僅獲得了年輕觀眾的認可,也收獲了一批IP粉絲的關注,助力影片票房持續飆升。
結語
從過去的一昧蹭IP,到如今通過正版授權的途徑改編IP,體現了網絡電影行業對IP開發的進一步規范化,而隨著觀眾觀影口味的提升以及電影類型的日趨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開始主動打造原創IP。在大IP和原創力的雙重驅動下,網絡電影也有望進一步打開市場,朝著精品化道路持續邁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邁克李 來源/影視產業觀察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Rz3T3x5RVoEPpN3a3QHnbw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66363709.com/news/7018.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