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下載APP
掃一掃
下載APP
場景將普通觀眾拒之門外
在影視行業中,劇本自然段落并不只是場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除了追求精英之外,還能包容普通觀眾,然而,場景的邊界不清、功能不明、訴求混亂等等往往拖了節奏,難以引發興趣,將普通觀眾拒之門外。

編劇整體水平提升,基礎在場景認識和場景設計能力
從編劇整體水平而言,美日韓編劇總體而言,比中國普遍檔次高,單說韓國編劇,韓國電影和電視劇產業的快速發展,是靠編劇設計水平的提高作為基礎的。韓國電影佳作數量大,電視劇打進國際市場,很多美國人都成了編劇謎。在我看來,基礎還是在于場景認識和場景設計能力。
討論涉及的知識點
場景是影視故事基礎的戲劇表達單元,是一個完整的、具有推進功能作用的戲劇性事件。
場景和劇本段落不同;與拍攝場地的變更不同。一部成功的電影,需要40——60個場景環環相扣,組成較大的戲劇段落,完成故事講述。而標準長度的電視劇,每集需要15個以上的場景來有效推動故事發展。
場景設計的秘訣,是以戲劇對抗的模式塑造人物,讓人物性格在對抗過程中形成因果,推送故事主題思想和戲劇高潮。
場景設計的忌諱就是作家編劇喧賓奪主,代替主人公和人物強行進行故事敘述,造成場景形態難以辨識,戲劇性壓力減弱和分散,觀眾興趣無法維持。
以上是必要的理論認識。為了便于理解,以下不講理論,講大白話。
1、 場景因果、密度、節奏、層次
影視故事自始終需要圍繞主人公命運的因果關系。一個故事離開了因果無法進行講述。因果的形成和主人公想要干什么或不想要什么(欲望動機)有關,然后主人公會發現現實世界是和他的動機頂牛的,他必須著手解決問題。
故事從因果開始,靠因果形成主人公行動線鏈條,因為因果引發新的變化,因為變化形成新的問題和因果,直故事高潮。
舉例《戀愛中的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問題是靈感沒了,他需要靈感。這時候一個女孩出現在劇院的舞臺上,莎士比亞心理“叮”的一聲,智慧的燈被點亮了。但他的出現驚動了女孩,女孩抽身隱去,莎士比亞今雖不舍。一個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開始了。
場景的平均長度是2.5分鐘,依據是攝影機(攝像機)在這個時間長度內會吸干凈可拍攝到的一切元素,超時而沒有密集的沖突形態支持,觀眾很快就會厭煩。
所以,一部120分鐘的電影,需要40——60個精彩的有推動力的場景。
而我見到的成功電影,以40——45個場景代表編劇具有超強的戲劇能力。場景長度依據戲劇張力需要而定,一般成功電影都會有重場戲、節點戲和復雜喜劇效果、動作效果的戲,長的精彩場景,8——10分鐘也會見到,前提是足夠精彩。
那么短的場景幾十秒和混剪效果的戲,也很常見。非動作片的電影故事,一般不能低于40個場景;精彩的夠級別的動作片,場景數也不宜少于30個。電視劇每集需要的場景數已經說過了。
場景的密度決定故事的推進速度。
影視故事是線性藝術,每一秒鐘,每一分鐘都寶貴,都不能沒有目的性予以浪費。平均場景超時的故事,密度必然會降低,平均超過五分鐘一個場景的故事,就好像“老牛拉破車”,令觀眾無法忍受。
我們的家庭劇,每集注水量大的驚人,車轱轆話扯淡情節比比皆是,越做越沒出路。每集5——7個場景的情況是常見情況,所以不好看。網劇《盜墓筆記》集一出,觀眾嘩然。雖然整集都是追逐動作,但借進分鐘下來,觀眾發現只有5場戲,還是“老牛破車”!
場景象一間房子,里面不能空。必須一層層設計可表演級別的精彩戲劇沖突。幾個系列的沖突設計,讓場景獲得了截面進入點的颯氣,也能收獲向下一場戲轉化的鉤子。空房間意思就是場景內沖突稀釋,只能用招牌式的狀態、情緒或者沒有戲劇意義的車轱轆話來填充。所有文藝片,大都是因為房間空,擋住了觀眾興趣。
所以總結而言得到了以下6條:
① 小的戲劇沖突單位是單個戲劇動作,戲是頂著寫出來的,不是老太太喝稀粥順出來的;
② 場景內要有幾個沖突系列(沖突力),豐富張力,制造微小變化;
③ 場景是基礎戲劇單元;
④ 場景之上是場景序列,2——5場戲可以構成一個比較大的沖突方向和趣味;
⑤ 幕結構其實就是幾個場景序列組成的段落變化,要讓觀眾明確感受圍繞主人公命運的價值變化;
⑥ 3幕或4幕構成一個完整故事的情況非常常見。
2、主人公命運與觀眾的“同一性”
成功的影視故事,主人公是核心,是重中之重。全世界范圍內關于影視故事吸引觀眾興趣的認識,有價值的三個字叫做“同一性”,是已故的南加州大戲劇電影學教授霍華德勞遜發明的詞。
所謂同一性,就是說故事要有一股從頭到尾抓住觀眾的“勁兒”,一口氣不能斷,始終抓住觀眾興趣。
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會允許以精彩場景方式在開始的時候對人物進行鋪墊,引發觀眾對這個卓爾不群的人物身上會發生什么興趣濃厚,充滿預期。然后,你就可以通過一個刺破點(激勵事件)設計來打開推進過程,這個起點對于主人公來說,直接具有(對觀眾直給的方式)兩難選擇的味道,實在不行暗含(后面的情節發展會證明)兩難也可以。
舉例《老炮兒》
鋪墊戲精彩。“教訓小偷”、“教孩子叫人”、“幫哥們擺平城管刁難”、“找話匣子”“救悶三”幾場戲讓馮小剛立起來了,然后兒子遇到事,需要他這個“過氣英雄”來解決問題,起點來了。起點里兩難特征是分明的:兒子的事必須管;時代變了沒能力管。馮小剛的選擇是:管!故事在主人公的兩難中精彩開場。
故事開始了,一口氣就要到底,不能中途變卦,不能找人代理、代勞,必須是主人公自己來解決問題。于是我們除了看到場景內一層層有效戲劇沖突都打在點子上,還會看到以變化為標志的場景序列分明清晰,階段性的價值變化在節點戲準時如約而,也會看到這一口氣在故事結尾處把物理和情感高潮都推上去了。
這樣的故事,人物驅動,場景形態精彩,變化方向明確,因果昭然,“同一性”實現了舉全劇之力一心打高潮打情懷點,您說,它有可能不好看嗎?
3、打戲和情感高潮的推動能力
有的戲,場景技術沒問題,場景關系也順,段落結構也有,但就一條,高潮推不上去,或者,整個故事講完,發現沒有主題思想。
兩個問題,一個是缺乏獨特前提,故事抽象到一句話,拎不出來。這是故事感覺問題,送一句話故事是關于人的“激變”的過程,有些素材天生不入戲,費盡心機,也可能達不到滿意效果,反而會左右掣肘,改不出來。
另一個是,故事是好故事,但或結構有問題。
例如《歸來》,前兩幕精彩,但關鍵的第三幕,直接進入高潮“等待戈多”,所以好像拳頭抽不回來續不上力。或主人公被動,缺乏驅動力。
雖說近出了一部《戰狼2》,47億的票房刷新了整個世界對中國影視的看法,然而中國影視在很多方面還是有很多不足,在上文雖說的也的確是中國很多影視作品在場景方面的缺陷,希望本文可以給影視同行一些借鑒。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66363709.com/news/1027.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