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甘肅黃河岸邊的十萬農民離鄉遷居,陸續進入城鎮,隨人一起消失在黃土高原的還有世代傳唱的黃河歌謠。出生于白銀鄉間的牧羊少年張尕慫從小患有口吃,卻受到父輩熏陶自幼喜歡民歌。
2012年,尕慫來到城市闖蕩,陰差陽錯走上演藝道路,四處在酒吧演出,寄希望于以此成名。他醉心于西北民歌,四處尋訪學藝,也因“泥土味”的特色而受邀參加一檔火熱的電視選秀節目,成為廣受歡迎的“民謠歌手”。正在此時,爺爺的意外離世讓尕慫發現自己身上正在失去“農村味兒”,而遠方的故土和家園也漸告崩裂。
未來遲遲還沒來,等待成名的尕慫逐漸感到失落,能夠慰籍心靈的只有麥穗泥土的深沉味道。而過去的已經過去, 唯有聆聽家園故土的遙遠回音。
紀錄電影《黃河尕謠》劇情簡介
回不去、忘不掉的,是故鄉!
不知道今年有多少和我一樣無法回老家過年的同仁,加上本身就復雜的鄉土情感,讓牛年春節更加特殊。
從某種程度上,我是羨慕西北人民的,因為他們有豐富的民間文化,可以表達、可以傳承。同樣,他們也有張尕慫這樣從故鄉吸取靈感并將文化進行傳播的歌手,還有張楠這樣愿意去記錄和講述西北人身上故事的紀錄片導演。
由張楠執導, CNEX 出品,深圳名時代、優酷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黃河尕謠》就是這樣一部甘肅導演記錄甘肅民謠歌手的紀錄片,目前正在大象分鐘影院上映。
如果你家鄉也是在西北,請一定要趁有排片去電影院看;如果你老家不是西北,但是也面臨著家鄉、異地的抉擇,也可以去電影院觀看。張尕慫可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整個社會都面臨著快速發展帶來的種種問題或者現狀。


張尕慫
攝影:蘭州小姨
關于導演

導演 張楠
2011年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導演專業,并進入中央新影集團影視劇中心任紀錄片導演,承擔多部央視紀錄片的導演和制作,并有多部紀錄短片作品在國內外獲獎。2014年,張楠導演離開中央新影集團,開始獨立創作其中《黃河尕謠》由CNEX出品及多家機構聯合出品,目前他的第二部長片《我的生命線》在后期制作中。
關于 CNEX
CNEX 作為一個非營利性質的民間文創組織,創立于2006年,由兩岸三地熱愛紀錄片的人士組成。目前由北京國際交流協會、臺灣蔣見美教授文教基金會、香港CNEX基金會共同推動。期望以十年拍攝一百部華人紀錄片,通過年度主題征案、華人紀錄片影展、校園巡回放映、籌備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等計劃,在支持創作和人才培訓之外,為下一代的太平盛世書寫備忘錄。已出品、制作包括《棒!少年》、《音樂人生》、《沖天》《不老騎士》等近百部紀錄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影視工業網(ID:iloveCineHello)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66363709.com/news/8778.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